散文翻译:廖沫沙·《〈师说〉解》

摘要My Interpretation of On the Teacher

《《师说》解英语翻译

《师说》解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廖沫沙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 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年过五十的老先生,大概总读过韩愈的《师说》。这篇文章里很有几句话值得今天当老师和学生的想一想。例如他说: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 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“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。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”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 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韩愈的原意:是因为自己接受了门徒,为了抵制当时舆论的非议,所以写这篇文章自解。他的意思是说,自己虽是作了先生,并不一定样样贤于弟子,从他学的人也不一定不如他,人们不必因此而大惊小怪。本来,只要是一个人闻道在先,不管他是什么人,都可以拜为老师。要学习的是知识,用不着问他“生乎我前”或“生乎吾后”;也用不着要求老师精通百般武艺,只要他有一门是比自己好的,就应该认他为老师,向他学习。这是讲给求学的人听的。但也可以反过来讲给“传道授业解惑”的老师们听。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 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”,这是一个真理,并不是瞎说。老师和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。在这门知识上老师高于学生,在另一门知识上,学生也可能高于老师;今天老师高于学生,明天学生可能高过老师。这也是辩证法,对立面的统一。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转换,学生要向老师学习,老师也有需要向学生学习之处。文章源自英文巴士-https://www.en84.com/7592.html

 

《礼记》的《学记》有一段著名的话,意识也和这相近:“虽有佳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。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‘说命’曰:‘敩学半’。其此之谓乎!”《礼记》的话着重在自反自强,不如韩愈说得更彻底。但是它所说的“教然后知困”,“教学相长”,所引的“敩学半”(就是说教学各居其半,相反而相成),就是在今天说来,也还是颠扑不破的。

 

做先生的必然同时做学生,或者首先做学生,像马克思所说的“教育者必先受教育”,这个道理说来很浅显,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很不容易承认,特别是当老师当久了的人,或者像韩愈所说的“术业有专攻”的人,就很不容易接受这个辩证法。

 

老师们不容易接受这个道理,倒也事出有因。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”,虽是封建思想的代表者韩愈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,但是在封建时代却并不通行。正好相反,“天地君亲师”,在封建时代,老师是同“天地君亲”在一起,居高而临下,弟子哪里能同老师上下平等而又矛盾统一呢?老师毕竟是老师,师道尊严,神圣不可侵犯,弟子毕竟是弟子,怎可以超过老师?这个观点相沿成习。

 

新的师生关系,倒真像韩愈所说的,是“不耻相师”。就是互为老师,互为学生,彼此平等,不分尊卑,真正是“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”,谁有学问谁就是老师。

 

从学生方面来讲,应该有“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”的尊重真理的精神;从老师方面来讲,也应该像孔夫子那样,有一点“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”的雅量。

 

韩愈援引孔子的先例,作出判断说,“圣人无常师”。这句话的意思,是说真正聪明有学问的人,没有一定的老师;见人有学问,不管是谁,就认他为师。我想还得给他添一句:“师亦无常道,”就是当老师的并不经常等于真理。一个当老师的人,既要勇于坚持自己的真理,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非真理。要保持师位的,不妨试一试这条方案,同学生们一道来为科学真理奋斗。

 

在另一方面,当学生的也应当了解;既然师和弟子并不以师必贤于弟子、弟子必不如师为条件,那么,今天的学生在看到老师的某一方面的短处以后,也就不应该马上得到结论说,老师再不能做老师了。某一方面的短处并不等于一切方面的短处;反之,某一方面的长处也并不等于一切方面的长处。今天的学生担负着重大的使命,应该深切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还很有限,必须虚心地向一切有所知、有所长的人学习,特别是向“术业有专攻”的老师们学习!这就是我的《师说》解。

weinxin
我的微信
微信号已复制
英文巴士公众号
扫一扫,资讯早。
 最后更新:2019-9-10
  •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英文巴士sisu04 整理 发表于 2010年11月11日 00:03:22